本专业秉承“重德精技、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的专业发展建设思路,以“数字福建”发展战略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牵引,立足福州、面向福建、辐射周边省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培养智能系统应用开发、数字内容应用软件开发、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支持等方面业务精、能力强、好用管用实用的应用型人才。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FJ080901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本专业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同或相近专业同属一级学科的全日制专科在校生
三、培养规格基本要求
通过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经过科学和充分的实践训练,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结构
(1)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掌握大数据、网络工程与安全、移动互联网等方面必要的专业知识;
(3)了解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知识结构评价标准:主要考察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环节中,采用考试、考查、平时作业、提问、讨论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评价。
2.能力结构
(1)具备计算思维与系统认知、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
(2)基本具备大数据应用开发以及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的能力;基本具备解决网络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以及网络攻防、设备配置与维护的能力;基本具备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应用软件开发、维护、设计的能力;
(3)基本具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基本具备获取信息、交流协作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4)能运用外语(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能比较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资料。
能力结构评价标准:主要考察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内实践、课程设计、课外实践、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中,采用实践操作、实践实训报告、毕业设计等方式进行评价。
3.素质结构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自尊、自爱、自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保健的知识和能力,高尚的审美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3)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以及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素质结构评价标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无违法乱纪现象;积极锻炼身体,体能达标测试合格;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以及适应社会和处理各方面问题的应变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Java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
五、学制与学期安排
基本修业年限为两学年,每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根据《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衔接专业考试试点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闽考委〔2019〕1号)要求,每年3月和9月安排核心课程中的实践性环节考核;每年6月和12月安排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核心理论课程考核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由省自考委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
六、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学生自考学习时间满两年,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必须完成74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6学分,专业核心课程28学分。并取得全日制就读院校毕业证书后方可申请自学考试毕业证书。
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衔接考试”毕业生,应在获得“衔接考试”毕业证书之日起一年内,向“继续教育学院”提出学位申请。通过我校根据衔接专业考试计划选定的一门外语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三门学位课程的考试。(其中:三门学位课程考试成绩需达到 60 分及以上,或达到《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规定的免考标准。)